2)第二五五章——杨伯成_重铸巫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哪位大宗师?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孙伯安哈哈大笑道“不是大宗师,看起来很年轻的一个儒生,十七八岁,和我们差不多大,名叫林伯山。也不是讲史,是讲故事,他说这叫说书,一部类似讲史的讲故事,可有意思了。唉我说的有点绕,你听不懂吧!没关系,看,我是我们摘抄的稿子,你好好的看看,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杨伯成稀里糊涂的接过孙伯安的稿子,一眼的是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伯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诗词只是小道,他们读书人还是以研究经义为主。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诗以咏志,词以抒怀。能写出好的诗词的读书人,总是让人心向往之,这两个小道,也是读书人们的两大娱乐项目。

  “好词!真是好词!和现在大多写亲友爱情的不同,竟然是写的是历史感悟,这是大情怀啊。”

  再看第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更是让他震惊,仅仅八个字,竟然有种道尽了历史的感觉。

  看到“九州大地,汉朝”杨伯成明白了,为何说是讲故事了,这个朝代和地方都是虚构的,可不就是一个故事吗?

  再看里面的设定,虽然有儒生,却是没有浩然正气,更说明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虚构的故事了。

  只是,杨伯成看完之后,却还是被深深的震憾了。

  虽然里面的背景地虚构的,朝代是虚构的,人物是虚构的,甚至连官职,官员的选拨制度等等,都是虚构的,可是读起来,却十分真实,好像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的朝代,这样的人一样。

  逻辑清晰,人物性格鲜明。

  关键是,里面涉及到的文学素养,权谋等等,却很真,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的人,写不出来。

  一个十七八岁的儒生,也不可能写的出来!

  想到这里,杨伯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应该不是林伯山写的,以他的年纪阅历,他应该写不出来这样有内涵的文学作品。”

  孙伯安笑道“这个,不仅你看出来了,大部分人都看出来了。不过,在他讲出来之前,可以肯定,世面上没有这方面的文学作品。这个作品,类似于小说,不过,却又和现在的小说不完全相同,现在的小说都是短篇,一篇一个故事,把它硬要归到小说的话,应该算是一部长篇小说。我们也认为这不是一个十七八岁没有阅历的人写出来的,我们猜测,应该是林伯山的师长写出来的。林伯山也说了,是说书!其实这就言明了,这个不是他自己的原创。从说书两个字,说明这本书是存在的,是他看过的,然后说出来的。类似于复述出来。他也有自知之明,没说讲书。”

  说和讲,是两个概念。

  说是复述,讲是吃透了,然后按自己的理解教授给他人。

  所以,在场的读书人听对方“说书”之后,就明白了大概什么意思。

  所以,林伯山说要打赏,他们觉得林伯山讲师长收藏的书籍复述出来,分享给大家,应该打赏。

  这样以来就不欠他的人情了。11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