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章 族人_朱明太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族祭祀为好。”

  奉祀、祀丞,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等各坛庙均设。佐奉祀掌典守神库、以时巡视而督其洒扫之事,这也是从七品和从八品的官职。

  虽然这只是守卫着王陵,但是好歹也是官身啊,这是有俸禄的。

  马公只有一個女儿,也不好在这边祭祀,但是马家家族的一些晚辈就可以祭祀。

  马四九立刻让人取来族谱,眼巴巴的盼着,就希望自己能够被选中。

  朱雄英看着马家族谱,立刻说道,“武忠、武聚,乃曾祖后裔,此二人春秋奉祀最为合适。”

  马四九有些失落,还想要说说,“殿下,此二人不是马氏族人。”

  朱雄英不置可否,武忠、武聚确实不是马氏族人。但是他们的母亲是马公妹妹,也就是说这两个就是马公的舅舅。比起马四九这个远方堂兄,那可要亲近不少。

  朱雄英继续安排说道,“王陵这边,置洒扫户九十三家。”

  这些事情也是应该的,朱雄英这样的安排不算多么出格,这些也都算得上王陵的规格。比起郡王陵的规格,那也都是要高一点的。

  看着眼巴巴的马四九,朱雄英问道,“族中稚童,可都入学进益?”

  听到朱雄英这么说,马四九立刻回答,“蒙陛下照拂,族中稚童俱入县学。”

  这也是老朱的特点,他对于教育的事情非常重视。大明朝的官办学校有两种,一为国学,二为府、州、县儒学。府、州、县学是官办儒学的初级阶段,他刚登基就诏令天下府、州、县立学。

  除了幼有所学,老朱也在乎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家里有七十岁以上老人者,国家免除家中一人的差役,便可以让百姓有更多精力从事劳作,如此就可以多赚一点财物去奉养自己年老的父母。

  而且在应天府外就有养济院,专门照顾身体残疾的、家中无人照看的、而且生活贫困艰难的。

  这甚至不只是应天府的百姓才能享受到这个政策,在大明财政宽裕一些后,这个政策推行全国。

  马家族人能够入县学,这其实也不容易。官办学校都是要请先生的,要给俸禄的。没点家底或者成绩,想要入学也没那么容易。

  别看马氏族人没办法得到官职爵位,可是也有很多好处。他们现在只要有适龄孩童,都可以入县学。

  朱雄英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那就好,召集族中学子前来,本宫亲自考校。绩优者,入中都国子监进益。”

  马四九一下子喜笑颜开,县学哪有国子监好啊。入了国子监,基本上就是有机会拿到官身了。要是表现好一点的话,都不用科举的!

  朱雄英的才学还是有一些的,虽然也不是多么精通儒家经典,不过很多的也都是看过。教授他学识的,也都是名家大儒。

  最主要的是朱雄英不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