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儒家之人是白眼狼?【求收藏追读】_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赵昊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博士宫众博士,特别是儒家博士,对赵昊简直感激涕零。

  因为,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提议。

  在他们心中,就算淳于越被赵昊‘害’死,那也是淳于越自己作死,与赵昊没多大关系。

  所以,赵昊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犹如‘救世明主’一般。

  要知道,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开始,到孟子,荀子发扬光大,再到秦朝时期,大概两百多年的时间,儒家从未真正跨入过大国、强国的朝堂。

  究其原因,主要是儒家的治国理念,与当时的统治者不和。

  春秋战国时期,以争霸为主,儒家的治国理念,虽然一学就会,但一用就废。

  谁用谁亡国,谁敢用?

  这也使儒家学子,大多都郁郁不得志。

  可奇葩的是,儒学却极为鼎盛。

  这也导致,儒家学子非常自信,颇有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觉得儒学才是正统学术。

  王道才是治国正道。

  还美其名曰的借鉴夏、商、周三代的王道治国理念,说服自己,说服别人。

  在他们心中,周朝一直都是理想中的国度。

  甚至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这也是每朝每代都有儒家之人想复辟周制的原因。

  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族’先生,方孝孺。

  周青臣等人,起初也想复辟周朝的分封制,但始皇帝和李斯等人,都表露出了对分封制的排斥。

  在老丞相王绾的支持下,他们才开始改变思路。

  你觉得周朝的分封制不行,那我就用秦国的分封制。

  所以,叔孙通提出了《吕氏春秋》里的分封制。

  就算始皇帝与吕不韦有过往恩怨,但吕学好歹也是秦国的正统学说。

  想来应该有不少帝国老臣站出来支持分封制。

  然而,他们本以为最大的阻碍是李斯等人,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公子昊,提出了什么统一思想。

  好嘛,计划再次被打乱。

  那就谋划统一思想。

  这便有了《新秦治国大典》。

  他们本以为,这次总算能行了。

  说不定,还能借献策之功,迈入大秦朝堂,从此摆脱这种碌碌无为的状态。

  毕竟,他们名义上是博士宫的博士,实际上与圈养的‘豚仔’差不多。

  当初李斯奉始皇帝之命,改建吕不韦留下的学宫,创立博士宫,同时布告天下读书人,到咸阳来为国效力。

  刚开始,他们并不信嬴政会重用他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前来,李斯还宽慰他们,让他们别想太多,始皇帝一直都是唯才重用的。

  结果如何?

  来咸阳三年,入职博士两年,别说始皇帝重用,连见一面始皇帝都难。

  于是,他们只能在博士宫专研学术,等候始皇帝召见。

  尽管大家都觉得,始皇帝不会重用自己了,但内心,还是抱有一丝希望,觉得始皇帝应该是太忙了。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