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三八章 儒门神通,不传修士_武唐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家酷吏的文气,想那些酷吏大兴冤狱,不知害的多少人家破人亡,故而除恶即为善,倘若学生在劫数中有所建树,对于天道与苍生,亦是行善。”

  诸葛亮忍不住道:“以你之见,与以天心比作己心有何区别?”

  萧业正色道:“所谓魔道,是以妄境作真实,以天心比作己心,故为入魔,学生从不敢妄揣天意,而是遵从本心,学生认为人之初,性无善恶,本心是灰色,因大劫将临,时不我待,故夺人文气,若是身处清平盛世,当泛舟江湖,著书立说。”

  这话说的很清楚,核心是时势造英雄,不是我想这样,是我为了活下来,不得不这样。

  虽然诸葛亮不认同萧业的思想,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忠臣能吏作风,换了萧业搁在他的位置上,怕是会篡了刘禅的江山。

  但是他胸襟开阔,对下界的情况很清楚,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而且帝君传法,不就是有沙里淘金之意么?无非是萧业的手段不符合儒家的传统仁义道德观。

  默然半晌,诸葛亮叹道:“汝乃枭雄心态。”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的便是好猫,事急宜从权。”

  萧业微微一笑。

  “何为良知?”

  文昌帝君又问道。

  萧业道:“本心无善无恶,但知晓善恶,有所求,一以贯之,心无内外,贯通天地,即为良知,良知人人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诸位都看看罢!”

  文昌帝君手一指,大罗心经分化为四道,分别射入四人眉心。

  “哼,歪理邪说!”

  片刻之后,吕光毫不客气道。

  “哦?”

  萧业淡淡道:“其实心学的始祖是孟圣,孟圣曾提出心为道德本源说、良知说和心性天三者一体说,而学生所著的心经,是在孟圣的基础上作了阐述,其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合心、性、天于一心的的心本体论与孟圣一脉相传,故学生决不承认心学是歪理邪说。”

  吕光偃旗息鼓!

  是的,否定萧业,就是否定孟子!

  其实吕光算不得大儒,生前是后凉开国君主,戎马一生,哪有时间精力著书立说,论起在学术上的造诣,远远比不上前世的萧业。

  他是因保境安民有功,尊崇儒学,才得以位列文英殿。

  文昌帝君那威严的目光一扫,便道:“大罗心经别出枢机,颇有可取之处,此子能化文气为才气,亦是他的本事,虽文气出于儒门,取一分,少一分,但朕岂无容人胸襟,今此子欲习儒门神通,诸位意下如何?”

  这话已是代表同意,询问只是走个过场,诸葛亮与张良相视一眼,齐道:“善!”

  “可!”

  吕光略一迟疑,也点了点头。

  “且慢!”

  张仲却是唤住道:“陛下,此子神魂有异,臣怀疑乃是修士!”

  “哦?”

  殿内目光纷纷看去。

  果然,萧业是以魂体出现在文英殿,凝实无比,隐有宝光绽现,确实不是寻常士子的魂体。

  萧业心里格登一下。

  文昌帝君问道:“汝可是修士?”

  “是!”

  萧业硬着头皮承认。

  文昌帝君又道:“汝既为修士,如何考得功名?”

  萧业道:“文气乃是众生愿力,而才气源于心识,学生自作出心经,将文气转化为才气之后,修行已无障碍。”

  诸贤能纷纷现出凝重之色,目光微闪。

  文昌帝君也是目光低垂,手指缩于袖内掐算,不片刻道:“儒门神通,不传修士,汝既自悟大罗心经,朕也不为难你,去罢!”

  萧业心里一紧,门户之见,门户之见啊!

  在他想来,文昌帝君是担心儒家神通流传到修士手里,如虎添翼,而儒门中人不修法,肉身虚弱,难免处境不利,长此以往,怕是儒门都未必能存在。

  “小友,我送你离去!”

  诸葛亮伸手示意。

  萧业心知已成定局,拱了拱手,随诸葛亮出殿。

  殿外是仿如无穷无尽的台阶,诸葛亮领着萧业一阶阶的往下走,来到台阶的尽头,又从袖里,取出一册书卷,递过去道:“此乃兵法二十四篇,便赠予你,此阶再踏下一步,即可还阳,望你在阳间,莫悖初心,好自为之。”

  说着,深深看了萧业一眼,身形徐徐消散。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