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9章 一辈子的县侯_我岳父是李世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着远处的笑了笑,又道:“老货说太子现在魔怔了。”

  “魔怔了?”

  “说是太子睡得很少,每日都在整顿朝堂,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在应付群臣,现在朝中有不少人劝谏殿下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了,可太子总听不进去。”

  李泰朗声笑道:“他活该。”

  “父王,这是晋王叔的书信。”

  讲话的是李泰的儿子,李欣,这个孩子现在五岁,也是肥肥胖胖的小子。

  与魏王殿下小时候一模一样。

  接过儿子递来的书信,李泰看着书信中的内容,信中写着的都是稚奴这个弟弟游历的心得,这封书信父皇已看过一遍了。

  李泰又尝了一口麦酒,皱眉看着信。

  李治现在人在江南东道,他与狄仁杰找到了徐齐聃,并且在江南东道的徐家得到了安置。

  贞观十八年的夏天,李治与狄仁杰与江南士族展开了一场辩论。

  辩论的内容就是工业发展与人文建设之间的关系,其中就有崔仁师,张玄弼,萧钺等高门士族。

  江南东道与山东士族的许多人都参与了这场辩论。

  面对士族对骊山的口诛笔伐,李治身为骊山弟子想要辩驳,便让江南东道的徐家主持,在东海海边开展辩论。

  骊山的发展就是以工业为主,现在正处于钢铁锻造的重工业阶段,主要用于蒸汽机与铁轨的建设。

  江南的士族认为关中的工业建设发展有碍于人文精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了工坊而不去读书,将来中原文学如何延续?

  人都是被利益驱使的,推广工坊发展会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工厂成为工人,这一点在关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士族担心的便是工业会扼杀人文建设,大唐尚武没错,但大唐也需要文人。

  李治为此发起了辩驳,工业发展与人文建设从来都是不矛盾的,技术发展需要学识与之相匹配的素养。

  历来工坊都只招收十六岁以上的工人,一个孩童从记事起并不会妨碍其读书。

  创造力与想象力是工业建设最不可或缺的。

  人如何无法思考,工业发展便会停滞不前。

  工业发展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工业发展就没有民生的兴盛。

  而张玄弼以礼教为先,再用工业来反驳。

  双方因此辩论有半月之久,支持者各有一半。

  无奈,这一次的谈判不了了之,双方都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答复。

  李泰看完了这封书信,心情不太好,张玄弼与稚奴的三年约定已经到了。

  这个张玄弼不肯认输,还要与稚奴辩论。

  要不是看人家老头子一把年纪了,李泰很想将他绑到骊山,然后吊起来抽。

  这种辩论以后还要继续的,骊山的学术会名扬天下。

  张阳不再收弟子了,可这个天下人人都可以自诩骊山弟子,能够学习骊山的文章。

  未来的中原会对这个话题,进行永无止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