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3章楚国的再度内乱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用兵使得楚国上下疲于应付,国都被破、国君出逃更是奇耻大辱。虽然依靠着秦国和越国的出手相助避免了灭国的厄运,但是彼时的楚国,再也不是曾经的那个统领南方、虎视中原的强盛国家了。

  楚昭王逃过一劫之后重新执掌大权,并重用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子西和子期,一起治理国家,慢慢地让楚国恢复正常状态。

  楚昭王死后,他的儿子楚惠王即位。惠王二年,白公胜回国这件事被提上议程。主张迎回白公胜的,是当时已经担任令尹的子西,他认为白公胜好歹也是楚国王室的嫡亲,如今楚国已经恢复元气,不应当再让他旅居国外。叶公子高提出反对,认为白公胜为人狡诈无义,并且时时想着兴风作浪,回到国内以后祸患无穷。子西却认为白公胜为人忠勇,令其守备边疆正是人尽其才。叶公子高坚持己见,认为只有在符合仁爱、遵循道义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忠勇,而白公胜为人偏执,虽然言出必践、事事躬亲却狂热而浮躁,并且很有野心,绝对不能召回。

  叶公子高的劝告没有奏效,一年后,也就是楚惠王三年,子西将白公胜迎回了楚国,就此揭开了楚国又一轮内乱的帷幕。

  白公胜奉命镇守吴、楚交界之地,屡次谏言要求伐郑,希望为父报仇。楚国非但没有满足他的愿望,还在楚惠王十年的时候出兵解救被晋国打得大败的郑国,就此结为盟友。这对于白公胜而言可以说是晴天霹雳,意味着他的复仇计划遥遥无期。

  对于白公胜而言,自己回到楚国,最先要完成的使命,就是为父报仇,对象有两个,一是佞臣费无忌,由于楚昭王当初已经把费无忌满门抄斩,这个目标只好一笔勾销;二是郑国,虽然当初是太子建对好心收留他的郑国做了不义之事,死有余辜,但白公胜可不顾这些。白公胜是一个言出必践的人,至于他的诺言以及践诺的行动是否合乎道义、公理、人心,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此时,白公胜的伐郑理想遭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现实的阻挠,而这个“现实”,正是源于他的两个叔父,也是楚国的实权人物——子西和子期。白公胜对二人充满怨恨,不在于他们阻碍了自己的复仇,而在于他们阻止自己去实现当初的誓言。

  这样的心态,不可避免地会加以扩大,这是以下犯上者的共同特点。白公胜也不例外,他很快就把自己的谋逆对象从子西、子期扩大到了楚惠王,而行动的最终目的也变成了让自己成为楚国的新君。

  白公胜的狼子野心一开始没有引起子西的警惕。有一天子西的儿子平看到白公胜在亲自磨剑,便问何故。白公胜倒是直言不讳,说要杀掉他的父亲子西。平不敢怠慢,将白公胜的原话转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