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研究院_重生之我是阿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院目前还只是个空壳,除了蒲元这位院长外,就只有一块牌匾,没有一个研究员。

  原因很简单,没有相关的人才。造船是东吴的强项,蜀地却没有这方面的人才。飞行更不用说了,如此匪夷所思的事情,刘厚说出来之后,根本没人相信,连宗教界资深人士左慈都认为那只是神仙手段,只存在传说中。哪里能找到擅长制造飞行道具的“人才”?

  后来得刘厚解释大家才明白,刘厚要做的不过是“孔明灯”的放大加强版。话说诸葛亮为了传递军情发明了孔明灯,这个大家都知道,毕竟作为刘备集团的工匠,有些工匠还亲自参与了孔明灯的制作,对此熟悉得很。

  刘厚说要做个超级大的孔明灯,就可以载着人飞上天了。大家都给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不过也不得不认为,原理上是可行的。孔明灯能搭载一定重量的东西升上天,那如果做一个足够大的这种东西,搭载更重的东西上天是理所当然的。

  要做一个那么大的“孔明灯”,还要有足够的强度,当然不是容易的事情。刘厚能想到的就是用铁丝扎一个球形的架子,以皮革覆盖表面,皮革的接缝处再覆盖一层皮,尽量令它不漏气。

  刘厚让左慈找刘备下令收集辖区所有的皮匠,甚至到魏国和东吴高薪聘请皮匠。起初刘备听说左慈要造可以带人飞上天的东西时,也觉得他是胡闹,不过当左慈将“孔明灯”展示出来时,诸葛亮立刻恍然大悟,这还是哥的原创啊!左慈你竟然抄袭哥的发明!不过对于左慈要建造一个堪比宫殿那么大的“孔明灯”,诸葛亮还是挺佩服他的气魄的。

  他当然很熟悉自己发明的东西,他也意识到,这个东西足够大的话的确是可以载人飞上天的。同时还意识到,这个东西在军事上的伟大意义。诸葛亮当时就激动得全身发抖,马上建议刘备全力配合制造这东西。

  来投靠的流民很多,劳动力问题是解决了,但是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就不是那么好解决的了。刘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除了各个领域的技术人员,还有管理人员。这些都不是从流民中能得到的。虽然,流民中也有一些人才,但毕竟不多,对刘厚来说杯水车薪。

  于是刘厚派出大量人手,全天下搜罗人才。刘厚搜罗人才是有针对性的,他凭着印象中,对三国这段历史的一些著名人才进行针对性的部署。

  在洛阳的某处宅院,到处散落着各种木制的零件。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淹没在这些零件当中。只见他不时组装一些零部件,有时候又拿去刀、凿、锤、锯等工具对这些零件加工起来。

  一个十七、八岁的学徒模样年轻人大步走进这间屋子,递上一张拜帖,说:“师傅,有客人求见。”

  “不见,不见,没见我忙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