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六章瓜分_重生之我是阿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费祎向皇帝请示,是否可以将来运粮的民壮留一部分在岭南,助其开发岭南。

  刘厚自然不会不同意这道奏折,这本来就是他授意的嘛。不过,为了照顾其他大臣的情绪,刘厚一直没有答应费祎,只是回复他,留下人可以,但是不能全部留下,要优先保证有足够的人手运输粮草到荆州,多余的人才可以留下。

  于是,这些多余的、被费祎留下的人,自然而然全部都是东吴兵,运输粮草回荆州的,则全部都是蜀军原来的辎重队队员。

  接下来,各大矿场也发生来类似的先斩后奏事件,各矿场管理官吏纷纷先扣押下过来运输矿石的东吴兵,然后上书朝廷要求将这些人手留给他们使用。

  到了最后,连各县各乡都出现这种克扣押辎重队员的事情,不过由于县和乡级行政单位中的衙役、捕快数量很少,考虑到管治难度问题,分配到各县和各乡的东吴兵很少。

  古代不像后世那样,公务猿一大堆,一般来说,古代在一个县中,真正有编制、领俸禄的公务猿只有3个:县令,县尉,县丞。当然,朝代不同也可能有典史主薄之类,但总数都在个位数。

  他们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科举),取得进士职称后才能担任,而他们的手下比如师爷、捕头、典史、衙役等等都是县令县丞自费招募的,他们通通都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那时候叫做吏,当然,从社会地位和他们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这些吏员的确相当现代的公务猿。

  在古代,即使是这些临时工的数量也不会太多,一般来说一个县就两百来人,原因很简单:一来,古代一个县人口可能和现代一个乡差不多,人少了事情也少,自然不需要那么多公务猿;

  其二,古代的官府并没有现代政府的职能这么多,例如你想开家餐饮店,根本无需去办卫生证,也不需要消防方面的许可。职能小了,自然工作量也就小了很多。

  其三,古代官员的幕僚、吏员都是官员个人掏腰包聘请的,为了节省成本,这些官员自然不舍得自掏腰包,多多聘请吏员了。

  其四,古代的基层统治主要是靠保甲制度以及个别大家族内部自己治理的。这些相当于村官、街道办主任的人员更加没有被算入公务猿编制。

  这也是古代公务猿数量比例远较现代少的原因。有点离题了,言归正传,因为县和乡中,办事的公务猿较少的缘故,所以,每个县和乡能接纳安置的东吴兵很少,多了恐怕这些地方衙役根本应付不过来,一不小心给他们有机会作乱就惨了。

  这次分批安置潜伏的东吴兵,郭攸之安排得很精妙,行事也很隐蔽,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潜伏着的东吴兵根本还没有搞懂发生来什么事,就被处理了一大批。

  等潜伏中的东吴兵指挥系统反应过来有点不妥时,已经太迟了,五万东吴兵中的大部分已经暗中被瓜分,只有很少量东吴兵冒死出来捣乱,结果可想而知了。

  ps,太累了,不够时间写完3k,继续无耻地做2k党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