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九章 司马懿的信_重生之我是阿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次伐魏,取得武都、阴平二郡。《亮传》载后主诏,谓亮“降集氏、羌,兴复二郡”。氏羌与二郡并提,说明二郡之氏羌族人不在少数。

  如果说这些都是征服少数民族,对大汉族来说是有益无害的,但是下面一件事就值得商榷了:《亮传》注引《江晋春秋》言:“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北地石城以应亮。”

  也就是说,诸葛亮在兵围祁山时,勾结轲比能,让他出兵牵制魏国。诸葛亮为了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完全没有考虑魏国北地汉民的死活。要知道,鲜卑这样的游牧民族一旦出兵,必然是要劫掠一番的。

  多少汉民会因此而死,多少汉民的财产被抢光,多少汉民被劫掠到塞外做奴隶,多少汉族女子被凌辱。也许,站在当时人的角度来看,这都是无所谓的,因为这些边民不是自己国家的人民,都是敌国的人,他们被异族屠戮和劫掠还可以减弱敌国的实力,何乐而不为?

  但是,如果站得高一点,站在整个汉族的角度看,引异族或助异族劫掠汉民,都有汉奸的嫌疑。当然,说是汉奸也许有点重了,但是,起码这种行为无论如何是不符合后世的民族主义价值观的,起码刘厚就不认同这种做法。

  在刘厚那有点愤青的思想中,三国之间再怎么打来打去,都是汉人内部的事,属于兄弟之间争家产。可是这种事情和外人无关,外人如果想插手,那么兄弟间就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先把外人打趴下再说。

  这也许和一些人“攘外必先安内的”的思想不相符,但这就是刘厚的真实想法。而郭攸之的想法,属于时代局限性问题,刘厚倒也不会怪他什么,反倒是他分析这些游牧民族时反时叛的特点非常精辟,以后制定对游牧民族的政策时,不可不注意这个问题。

  “鲜卑是不是真的寇边,我们可以通过‘中情局‘的渠道了解到,只需要等一段时间就行了。至于说借鲜卑寇边之机攻击曹魏,还需要好好思量思量,不能妄下决定。”刘厚道。

  “陛下英明。”步骘道,“骘倒是觉得鲜卑入寇之事八成是真的,只不过司马懿一向狡诈,可能司马懿想利用这件事做文章引我们入彀。我们需慎防他假借鲜卑入寇之事,诱我们北上,再设伏攻击我们。”

  “喔?有这种可能吗?”刘厚问。

  “有,毕竟按一般人的想法,鲜卑十万大军入寇北边,必然会牵扯魏国大量的兵力,这个时候,魏国放在南线的兵力必定就减少。谁不想趁着魏国国内兵力空虚时,一举攻破许都呢?

  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恐怕有些人就算对此有所怀疑,也经不起这个诱惑,忍不住要一头撞进去吧。

  司马懿大奸,却也是个大智之人,他肯定是算计到我们知道鲜卑寇边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