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章 古槐下,古道边_北宋振兴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宽慰着种师中,想要让他能够放轻松些。

  种师中轻轻的摇了摇头说道:“官家,兄长走的时候,说官家仁善,老臣这也要走了,还是要说官家仁善这茬,西朝这会儿不能救,他们乱的越厉害,我大宋介入的时候,他们才能越安稳。”

  “血不流干净,他们是不会感恩戴德,反而会骂我大宋乘人之危。官家,莫要动了仁善之心。”

  赵桓点头,种师中和赵桓的预计是一致的,他再仁善能怎样?大宋没有粮食救他们,也就是曹娴开口,放了一些相信大宋的人入了关。

  他不是没有给过这些人机会,不管是过箫关入秦凤路,还是从磴口入河套,在蝗虫起之前,都是易如反掌,现在蝗虫起,再想进关避难,那是白日做梦。

  “这就好,这就好。”种师中不再说话,看着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在风中变幻着形状,而在阡陌之中奔跑的孩童,还有远远可以看到的黄河堤坝,脸上都是安详。

  种师中看了看身边站着的大宋皇帝,笑着说道:“愿我们大宋,千秋永昌。”

  言毕,种师中的手,便从赵桓的手中滑落。

  赵桓有些颓然的坐在了槐树下光滑的石头上,哪怕是皇帝,在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束手无策。

  赵英带着内侍们将种师中的尸骨收敛,他走到槐树下说道:“官家,也切莫伤心,种太尉也是七十有二,这七十古来稀,也是喜丧。”

  “葬在皇陵吧。”赵桓寻思了很久,终于开始了修缮大宋皇陵,大宋先祖的列贤们,都埋在皇陵之中,把种师中埋在皇陵里,就是配享宗庙之意。

  赵英有些疑惑的问道:“那种少保?”

  赵桓想了想说道:“也不缺完颜宗望一个跪像,一道迁过来吧。省的朕哪天忘了。”

  赵桓是怕忘了给种师道迁坟吗?他算是怕自己忘了初心,种师道埋在勾注山太远了,他害怕离的太远,把当初的艰难都给忘了。

  “种太尉呀,你现在拦不住朕给你的两个儿子恩荫了。”赵桓给种师中盖上了白布,算是做了最后的收敛。

  赵桓示意内侍们将种师中的尸首抬走,对着赵英说道:“提醒李邦彦要把种太尉的传做好,记得多刊印一些,这样以后哪怕是种家后人不忠,也有传流传,还有人会记得种师中这个人名,不能学了刘法。”

  “种太尉的葬礼呢,让群臣们都去,悼念一番,好好布置,不能让天下人寒了心。”

  赵桓最后看了一眼内侍抬走的模样,自己真的是越来越像一个皇帝了,种师中走了,其实追悼、作传都是对他的打扰,但是他依旧如此做了。

  “这是那个李仁爱?”赵桓皱着眉头看着不满两岁的孩童。

  赵英笑声说道:“叫李仁友,任得敬的外孙。”

  “你要做什么?”任氏一直呆呆的站在旁侧,听到赵桓问话,吓得浑身一哆嗦,将孩子抱在了怀里,瑟瑟发抖。

  赵桓嫌弃的看着任氏,他当然不准备做什么,他也犯不着跟一个二岁的孩子较劲。

  “赵英领着去洗漱下,安排在官舍。”赵桓才懒得理会这两只丧家之犬。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