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八十四章 两路入蜀_新三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阶层的那种几乎与生俱来的高傲他是没有的,所以,徐庶更多的是从理性的角度来剖析战局的得与失,在他看来,在经济上已渐渐的赶超北方的江南可以选择一种更为稳妥的方式。

  “你们说曹操北伐河北会不会是一个陷阱?”一直在聆听着周瑜和徐庶争辩的刘晔突然问道。

  刘晔这一次是押送了工部新研制的舰炮而来,改进过的舰炮拥有比以前更强大更精准的威力,甘宁和文聘两部是装备这一批新式舰炮的第一批部队。

  “子扬有何高见?”高宠问道。

  刘晔沉吟稍臾,道:“战场相争,决定胜负的因素在于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今若北伐中原,则犹如当年袁本初之官渡,曹军之长处依然是骑兵之奔袭迅速,是内线作战补给容易,而这些都是我军的短处,北伐中原我军的补给线将完全暴露在曹军的威胁之下,到时候就算拿下了许都,也无法全身而退。还有,晔以为就算是曹操举兵河北,他也极有可能留下相当的军队在黄河之南策应,一旦我军北伐,就很可能遭遇曹操布下的口袋阵。”

  刘晔讲得相当的细致,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具体的战术方面,这是周瑜和徐庶方才争论中没有谈到的,作为掌控全局的都督和军师,他们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到了战略层面上。

  高宠细细的倾听着众人的意见,虽然周瑜的设想曾让他有一点点的动心,但理智告诉他徐庶和刘晔的提醒是正确的。

  高宠沉声道:“如子扬所说,我军的长处在于拥有第一流的水军,拥有在江河湖泊作战的丰富经验,樊城一战,夏侯惇舍弃自己的这些长处,远道南来结果被公谨用水攻计杀得全军覆没,这就是不懂得扬长避短的害处,眼下庞军师和赵云将军在西凉一带受制于人,不得不退守到了更偏远的陇西一带,没有他们的支持,单单以我们现有的兵力北伐,实在过于冒险,所以,我决定先实施征西战略。”

  建安七年五月七日,高宠在与周瑜一番单独叙谈之后,留周瑜继续驻守襄阳,自己则与徐庶、刘晔随文聘的水师一道兵发江陵。

  江陵点将台外,长江中,战将云集,舰船罗列。

  上百艘装载着新式舰炮的蒙冲战船整齐的排列在江中,接受高宠的检阅,在高宠的左右两边,甘宁和文聘互不服气的相互瞪视着,悬挂着锦帆军旌旗和江陵军旗帜的战船各不相让,锃亮的刀枪昭示着他们霍霍的战意。

  “宠帅,你看这军中将士士气高昂,正是一战之时。”面对前来视察的高宠,甘宁信心十足。

  “甘将军,你的锦帆军可战,我的江陵兵卒也是不差。”文聘面带不服高声回道。归附后还没有立过寸功的文聘自然希望这一次作战能立下大功,以便改变甘宁等人的轻视,他要堂堂正正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