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1 事态发展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18年6月1o日。对李晓峰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举行的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了,某仙人第一次在中央委员会上做了正式的言。

  他的这份言,或者说是报告更为合适一些。洋洋洒洒几万余言,详细的论述和探讨了战时政策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所有的中委和候补中委都记住了他那张略显幼稚的脸,以及他最后的结束语:“布尔什维克将永远代表劳动者的利益,永远跟广大劳动人民站在一起……在这个万分艰难的时刻,我们不得不采取一种比较极端的手段去解决棘手的实际问题……但我们实行这项政策的本质不止抢劫,更不是当强盗!”

  李晓峰的言在中央委员会引起了轰动,不光是因为他年轻,也不光是因为他连候补中委都不是却能在中央委员会上做正式言,这些和他报告中所提到的那些问题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

  某人在维堡强硬地顶撞了政治局,还被严重警告,中央委员们是一清二楚,原本大部分人都等着看笑话,以为继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以及柯伦泰、德宾科之后,又有新的祭品被导师大人摆上了案头。

  实际上有一部分中委已经在考虑该怎么批判李晓峰了,打倒了他,空出来的那些个位置可是让人眼馋,怎么地就得多出两把力气,好让导师大人看到自己的优异表现。

  不过事情的展却拐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弯,还没等他们想好怎么批判,某仙人已经堂而皇之的登上了中央委员会的舞台。还表了一番跟中央的精神有所出入的意见。这尼玛就太惊悚了!这是闹哪样?

  相当多中委都摸不清方向,难道这些都是列宁同志自编自导自演的?难道列宁同志其实对战时政策是有微词的?不然他会允许某人公然表这样的言论?

  一时间群起哗然。摸不清方向的中委们怀疑这是列宁和托洛茨基又在斗法,而且看规模很是不小。那啥,咱们还是悠着点,躲远点吧!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目光更加犀利。政治智慧更加深邃的人,能透过迷雾看清本质。比如李可夫和布哈林。

  “看样子我们年轻的安德烈同志,在明年的八大上能在中央委员会占据一个席位了。”李可夫感叹道。

  是的,李可夫不能不感叹,虽然作为左翼者,他退出了中央委员会。但是作为老革命,他早已不是第一次进入中央委员会了。早在19o5年5月,在那个第一次革命"gaochao"的年月,年仅24岁的他就当选了中央委员。

  而且当时还没有政治局,可以说那个年月的中央委员其实等同于政治局委员。并且请注意,李可夫当选的并不是候补中委。而是正儿八经的正牌中委。当年,跟他一起当选为中委的好基友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