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5 坦克炮之争(2)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李晓峰和图哈切夫斯基之间的争论说白了还是思路不同。shuo.或者说他们心目中的坦克展方向完全不一样。

  李晓峰心目中的坦克更接近后世的主战坦克概念,这是一种全能的坦克,既要能快机动突破作战,还要能承担摧毁敌人坦克的任务,最后还得支援步兵作战。也就是用一种坦克去承担绝大部分作战任务。

  而图哈切夫斯基的想法不同,他认为术业有专攻,不同的坦克承担不同的任务。轻型坦克承担前出侦察任务,中型坦克担任机动作战和大纵深突破任务,而重型坦克则承担支援步兵攻坚的任务。三种坦克各司其职并紧密配合。

  所以在图哈切夫斯基看来,轻型坦克就不需要太重的火力,强调机动性能就够了。而中型坦克要承担纵深突破任务,在保证一定机动性的同时,坚固装甲防御,至于火力,务必确保能够摧毁敌人的装甲力量。所以图哈切夫斯基很看重中型坦克的反坦克能力,认为必须保证中型坦克遭遇到敌人的中型或者重型坦克时有较强的反装甲能力。至于支援步兵作战,图哈切夫斯基认为这并不是中型坦克的主要任务。

  用他的话说:“中口径坦克炮威力太小,对付坚固工事的能力远不如大口径火炮,在重型坦克上安装较大口径的坦克炮支援步兵作战才是正路。”

  所以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设想,苏联装甲兵的构成应该是这样的t6o或者t7o轻型坦克突前侦察,t3457作为主力伴随突破集群移动,而重型坦克则作为突破力量同步兵一起作战,一旦打开了突破口,大量的t3457立刻跟进,像潮水一样将突破口洗大,然后快向纵深突入,不给敌人重新堵上突破口的机会,并包抄合围配合步兵将敌人分割歼灭。

  很显然。在图哈切夫斯基的设想中,t34不需要太强的支援步兵火力,这项工作完全可以交给装备122毫米d25榴弹炮的Вn2和装备1oo毫米火炮的t54去干。t34只需要关照敌人用于封堵突破口的装甲力量就足够了。

  看上去,在这种分工合作下。t34确实只需要保持足够的反装甲能力就行了。反正它就是个装甲打手的角色,只需要干掉敌人冒出来的坦克就够了,至于支援步兵作战,在图哈切夫斯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自然的,图哈切夫斯基就对d5t不感兴趣了。在他看来d5t反装甲能力不如zis2,支援步兵打碉堡的能力不如d25t,属于不伦不类的存在,这种不上不下的存在完全没有必要在红军装甲兵中存在。

  但是在李晓峰看来,图哈切夫斯基的选择太偏激了,也许在坦克展的早期阶段,因为坦克主要性能的三大方面难以照顾周全,只能展不同类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