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 小国吞楚(求订阅!)_诸天我为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弟子举步维艰,小国盟友开始割据一方,本就遭遇大难的楚国,更显动荡。

  其他小国一看,有机可趁,自然蜂拥而入,遍地开花。

  申包胥见势不妙,出使秦国,恳求秦君出兵,驱逐小国,不惜将洞庭湖西北,全部让与秦国。

  然而申包胥再三恳请,秦国君只是搪塞,申包胥无奈,不肯去馆驿住下,便在秦宫殿外倚着宫墙,不饮不食,绝食以萌其志,自早至晚终日大声哭求,其恒心毅力,令人动容。

  申包胥与伍子胥同为楚臣时,本是知交好友,两人被后世成为春秋二胥,都有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韧性。

  可惜这一世,没了哭秦庭的佳话,也没了与子同袍的传世诗篇。

  申包胥不饮不食,长达半月,最终没了气息。

  直到身亡,他仍旧眺望远方郢都的方向,双目中透出浓浓的绝望,秦君敬其忠诚,收敛尸体,送回楚国。

  历史上,秦相救楚国,并非被申包胥打动,更不是所谓的联姻关系。

  秦晋也有秦晋之好,还不是互相捅刀子,说一千道一万,都是权衡利弊后的抉择。

  吴国穷兵黩武,来势汹汹,一旦被它占据楚国,必然挥军直指各国,到那时秦即便在西陲之地,也有风险。

  发兵援楚,一方面可以遏止吴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让楚国继续与北方的晋齐对立,使得秦国能闭关自守,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可现在局势完全不同了。

  吴国已无进取之力,晋国内乱动荡,秦国上下蠢蠢欲动,希望借助这大好时机,出关东进,突破晋国的封锁。

  这种情况下,楚国越乱,对秦越有利,否则就有两面受敌的风险。

  而申包胥的遗体尚未运回,楚国内已被三十二小国占据,处处兵戈。

  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哪怕再坚固宽敞,但四处都是白蚁蛀虫,不住侵蚀,那结局也唯有轰然倒塌。

  如今的大楚,便是如此。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楚王和儒门的反扑也凌厉至极,宗族世家势力同样发现情势危急,全力配合。

  万里疆域,遍布战火。

  焚毁敌人,燃烬自己。

  ……

  数月之后,沈国境内。

  官员正翘首以盼,遥遥可见一支队伍出现在天边,顿时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声。

  “姜国运粮队来了!”

  “幸好有姜国啊,一直秉持仁德之道,救助我等,否则大王迟迟不归,这国内民怨沸腾,早就支持不下去了!”

  “唉,楚国幅员广袤,物产丰富,哪是我等区区小国可比,大王早就不愿回来了!”

  大庭广众之下,众人议论纷纷,已是毫无顾忌。

  实在是沈王将自己的国家抛在脑后,在大楚内部割据郡县,独占一方,日子过得美滋滋。

  即便是同样大小的地盘,小国灵力怎能比得上灵田千亩,天材地宝的大楚?

  君王不愿回归,还不断抽调兵力,以巩固在楚国的地盘,国内的百姓可遭了秧。

  这时,姜国的援助到了。

  “来迟了,还望诸位见谅!”

  文种亲自带队,走下马车,向众人见礼解释道:“山路崎岖难行,我们要铺设新的粮道,以便日后两国交流,因此耽搁了时间!”

  “好说!好说!”

  这次不仅有杂粮,连贵族服用的灵粮都有,那些官员的笑容更加热情,对于那所谓的粮道铺设,神纹蔓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告辞!”

  文种雷厉风行,四处派下粮草,拱手一礼,转身归队。

  “走,去顿国!”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