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一章 石构件_渔夫的幸福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话。那么其价值无法估计,比打渔划算多了,何况让我们遇到了,能错过吗?”

  他虽然不能估计这些建筑材料到底价值多少。但是保守估计能抵得上油钱了吧,这次打渔出海不太顺利,却在公海的岛屿发现了法国建筑材料,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20多人分组进行打捞。于游等人在岛上打捞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周围的石构件数量还是超乎了于游的估计,因此单纯依靠人力打捞进度自然会慢一些。因为石构件所处的海域深度比较浅,且伴随着礁岩的存在,吃水较大的游龙号适合的是深海打捞,进入浅海的话,很容易搁浅,因此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

  一个月的时间于游率领着船员们在公海的陌生岛屿沿岸打捞,终于把所有的石构件都打捞到了船上,具体的鉴定还需要回到滨海找顾学铭,而后有可能的话,于游想把这些石构件给装起来,复原后不知道是何种建筑模式。

  这也是于游这么费力打捞的缘故,为了保证复原建筑能实现,于游仔细叫人在周边再探查了几次,最终确认没有遗漏的情况下,于游载着一船的石构件回航。

  驾驶舱内李阿毛有些犹豫,用不确定的语气说道:“于总,我们打捞的这一批石材真的是古董建筑?而且如果不缺少了关键部位,这座建筑不是拼凑不起来了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以现在的建筑水平,想要制作类似的建筑构件是不成问题的,只要大体的建筑材料都在,找几个专业的建筑师设计下应该没问题,而且这是石头都是上百年历史的,单卖这些石构件,我们这次出海的成本就赚回来了。”于游自然不会说自己想把这座欧式风格的建筑自己收藏。

  事实上现如今,收藏古典建筑已经并不少见了,比较熟悉的名人收藏古典建筑的,用来在世界各地巡展。

  不过那都是木质的古典建筑,运输、拼装等成本比石质的古典建筑少得多了,于游打算是找一个空地直接把这座建筑给拼在那里,成为一个历史标记。

  只是相关的手续方面,于游还是需要顾学铭、吴泽勋等人筹谋,他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挺薄弱的。

  选址方面肯定会在郊区,于游觉得与其去找一块专门的地皮,还不如就近在郊区的鲟鱼场把这座中世纪欧式风格的建筑给立起来,当做自己收藏的第一个古典建筑藏品,成就感还是挺大的。

  一路上于游都在想象着自己在海上捞上的欧洲建筑像是堆积木一样在鲟鱼场附近的空地上拔地而起的场景,内心还是有些许激动,至少在收藏界内,能完整地保存一座古典建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不是有钱就能够弄出来的,还需要逆天的运气,于游的经历也只是个案而已,其中还需要一定的运作,不是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