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五十五章 进封王爵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微微一躬身,双手捧着宣德帝的圣旨道,“大行皇帝曾经给本王下了口谕,认为王爷心地善良,如非鲁天行从中诱惑的话绝不会做出有损大明皇权之事,因此无论王爷犯下何种大错只要知错能改就赦免王爷的罪责。”

  李云天之所以以“本王”自称,是因为他已经接受了宣德帝的圣旨,正式成为了大明的忠武王。

  王爵分为两种,一个封字的是亲王,两个封字的是郡王,李云天的忠武王是郡王,而越王是亲王,自然要向越王行礼。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明所封的异姓王中亲王占了绝大多数,由此可见南明朝廷已经无力管控当时的局势。

  听了李云天的话后,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不由得一阵默然,宣德帝竟然能以如此博大的胸怀来宽恕“谋反”的越王,实在是令人感到钦佩,要知道为了争夺皇位多少父子相残、兄弟反目,可宣德帝却选择原谅。

  越王也没有想到宣德帝竟然会这样做,脸上闪过惊愕的神色,无论如何他都想不到宣德帝会对他如此宽容,如果搁在别的皇帝身上肯定早就对他欲除之而后快。

  张太后震惊之余双眸流露出欣慰的神色,有宣德帝的这道口谕越王就能从这件谋反案中脱身,随后意味深长地望了李云天一眼,以她对宣德帝的了解宣德帝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越王,为了太子能顺利执政怎么也要将越王软禁起来。

  因此,张太后怀疑李云天是假传口谕,宣德帝并不会如此大度地宽恕越王的罪责,是李云天为了维护大明颜面的一种变通之法,如果越王逼宫最后能演变成为宣德帝和越王“兄友弟恭”,那么无形中也就消除了越王谋反之事的影响,反而会被后世之人传诵。

  不过张太后也拿不定主意,或许宣德帝因为京畿都督府的那场大火而想起了时候与越王的兄弟之情,故而不想置越王于死地宽恕了他的罪责。

  事情真相很显然只有李云天一人知晓,从结果上而言这可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张太后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解决办法。

  由于宣德帝这道充满了兄弟亲情的口谕,大殿上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下来,那些先前支持越王的文武官员禁不住松了一口气,既然越王的罪责已经被宣德帝赦免,想必朝廷也不会在此事上大动干戈。

  尤为重要的是,谁都清楚李云天性情温和,不是那种喜欢兴大狱之人,有李云天坐镇此案的话,即便是有人想要趁机倾轧异己也无从下手,这使得他们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王爷,休被此人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如今王爷已经掌控大殿之上的局势,只要继承大统就是我大明天子,岂可半途而废?”

  鲁天行的脸色已经变得十分难看,随着李云天出现他敏锐地发现朝堂上的气氛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平缓了下来,就连先前支持越王最为坚定的王杰的脸上也显露出轻松的神色,心中不由得感慨李云天对朝臣影响力之大,不过他可不会轻易认输,沉吟了一下后冲着那些居庸关的守军将士高声喊道:

  “诸位将士,可记得当年宋太祖龙袍加身后手下的将领悉数得以加官进爵,越王如若登基诸位就是从龙的功臣,荣华富贵唾手可得,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在鲁天行的蛊惑下,殿内的居庸关守军爆发了一阵的骚动,谁不希望一步登天成为大明的新晋权贵。

  这使得大殿上刚刚缓和下来的局势刹那间就再度变得紧张,俗话的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现在居庸关的守军控制了太和殿的局势,只要他们拥立越王登基为帝,越王必定会重重奖赏。

  杨士奇和张辅等人的神色随之变得凝重,冲着鲁天行怒目而视,看来鲁天行是铁了心要把大明的朝局搅个天翻地覆,要是李云天被那些居庸关守军杀了话那么骁武军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大明必将陷入战乱中。

  李云天冷冷地望着鲁天行,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怜悯来,难道鲁天行认为他没有完全的准备就孤身前来太和殿?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