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未雨绸缪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二名,令人大跌眼镜。

  这使得于谦不仅没有当成状元,而且还因为成绩差,连考庶吉士的机会都没有,进而失去了进翰林院的机会。

  由于明朝有“大学士皆出翰林”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所以于谦自始至终也没有当上大学士,可谓是其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如果李云天没有记错的话,由于受到阁老杨士奇的欣赏,于谦现在正在都察院里实习,几年后将出任监察御史一职。

  虽然监察御史只是七品官,但却是非常重要的进身之阶。

  明朝的督抚和部院大员皆出身言官,不是都察院的御史就是六科的科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定制。

  也就是说,就像不是出身翰林就无法担任大学士一样,没有当过言官的人,是无法在朝堂之上担任要职的。

  虽然李云天的历史知识有限,对明史不是太了解,不过他记得大明仁宣时期的著名的“三杨辅政”,而杨士奇就是三杨之首,仁宣时期的内阁首辅。

  杨士奇之所以会器重于谦,是因为他是今科会试的主考,对于谦会试的文章十分欣赏。

  作为主考,杨士奇自然成为了今科进士们的恩师,李云天等新科进士都参加了谢师宴,拜入了他的门下。

  要不然李云天想要补缺湖口县也并非一件易事,有些仕途无望的候缺官员可等着机会来湖口县捞上一笔,只不过那些官员属于无主的浮萍,没什么靠山,自然争不过李云天了。

  李云天在京城的时候与于谦不熟,也就是点头之交而已,故而先前并没有记起来于谦的事情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与这个一代名臣是同科的进士,更没有想到于谦竟然这么倒霉,因为“策语伤时”被永乐帝放在了三甲里。

  一时间,他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故而刚才一时激动,忍不住失声大笑了起来。

  当然了,于谦从会元到殿试三甲九十二名的原因他是万万不能说的,这里面涉及到了永乐帝,万一传出去的话可就是“非议君王”的大罪。

  沉思了片刻后,他拿起桌上的毛笔,蘸了墨汁后略一思索,给于谦写了一封普通的问候信,透露出淡淡的同年之谊,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对于谦这样的人要以礼相交。

  信上的字笔记工整,端庄大气,非常漂亮,李云天猛一看还以为是别人写的,再一细想才记起来自己以前也曾经寒窗苦读过,在字体上面下过不少苦功夫。

  毕竟能中进士的人焉能写不出一手好字?否则的话即使文章做的再好,那么最后也要被考官刷掉。

  原本,绿萼和小翠都认为李云天很快就能把给京城那些年谊的信写好,岂料十来封信他整整写了五天才满意。

  尤其是给杨士奇等几名会试考官的信,用词更是百般斟酌。

  写完信后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