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三章 心意已决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这个命令,几个粮仓的仓门迅速被人砸开,与此同时,十几辆马车依次进入了院内,人们纷纷将粮仓里的粮食往马车上搬,准备运到城外的粥棚赈济灾民。

  见此情形,城南粮仓监督不由得无奈地闭上了眼睛,李清正这次绝对难逃朝廷的严惩。

  “停下,都停下!”当马车上快装满一袋袋的粮食时,一名身穿正五品文官服饰的国字脸中年官员急匆匆地走进了院内,见状不由得大吃了一惊,连忙开口制止了那些装货的人,话语中带有浓重的交趾本地口音。

  听见国字脸中年官员的命令,那些正在忙着往马车上装粮食的人纷纷停了下来,好奇地望向了他。

  “大人,这粮仓可是军事重地,要是私自放粮肯定难逃杀身之祸。”国字脸中年官员快步走到李清正的面前,冲着他一躬身,急声道。

  “陶大人,本官心意已决,你毋须再劝。”李清正早就料想到国字脸中年官员会来,于是不动声色地回答。

  国字脸中年官员名叫陶季容,是宣化府的土官同知,同时也是水尾县的世袭土官。

  大明建立后,对于西南和西北等布政司境内少数民族的不同境况,元代以来的土司制度进行了改革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在那些官府统治雄厚的地区,裁撤原来的土司衙门,改设府、州、县,由朝廷派出流官,担任知府、知州、知县;而在官府统治薄弱的地区则依旧保留土司制度,仍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管理;还有些地区则为“土”“流”兼治,或以流官为主,土官为辅,或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

  所谓的流官,指的就是大明从九品以上的官员,这些官员由朝廷任命,在一地干上一段任期后会调任到其他的地方,故而被称为流官。

  根据统计:

  湖广布政司境内设置的土司有:宣慰司二,宣抚司四,安抚司八,长官司二十,蛮夷长官司五;

  四川布政司境内设的土司有:宣慰司二,宣抚司三,安抚司九,长官司三十七;

  而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因遍布蛮夷,因而其府及府以下地方衙门在明初时由于当地土司众多,故而府县衙门内的官员或主官为土官,佐官为流官,或主官为流官,而佐官为土官,也就是土流兼治。

  交趾的情况与贵州、广西和云南相似,也有着众多的土司,故而府、县通常也采用土流兼治的办法,让朝廷任命的流官和当地的土官共同来治理。

  陶季容是反对开仓放粮的,因为私开粮仓在大明额可是重罪,他对李清正十分敬仰,不希望他往死路上走。

  原本,陶季容正在府衙里处理公务,得知李清正带人去了城南仓储后顿时大吃了一惊,意识到形势不妙,火急火燎地就赶了过去。

  可惜他还是来晚了一步,赶到的时候李清正已经让人砸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